欢迎您访问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薯乡行

添加时间:2019/09/17 编辑:申鸣 浏览次数:227

 


——农学院“助力精准脱贫,聚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侧记

 

青春就像一杯陈酒,烈而醇绵;一壶浓茶,苦而明轩;一缕夕阳,晚霞漫天。实践是青少年走向社会最重要的一课,亦是大学生了解农村现状,体验农耕疾苦的重要渠道。书本学习是体验别人的间接经验;实践锻炼才是获得直接经验的好途径。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的部署,714日,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以助力精准脱贫,聚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小队成员共11人来到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开展社会实践,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瞄准脱贫攻坚,走村入户,科技支农,努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为丰富此次实践活动的内容,四子王旗实践小队队员在出征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用心制作了农业知识册子,精心挑选了农业相关电影,也设计了各式各样的互动游戏。队员们对未来几天的实践充满了期待,前期准备更是为本次活动增添了光彩。

一、初入乡村,感受民风之淳朴

走村入户,调查村民基本生活情况。抵达梁底村后,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助力精准脱贫,聚力乡村振兴团队一行十一人受到村干部的热情接待,我们就村庄发展情况和村民生活水平与村干部进行深入交流。我们了解到国家为村庄修建了水泥路,方便了村民出行,街道环境得到了改善。农田中,采用了滴灌的灌溉方式。我们了解到滴灌工程——前期的修建工作都由政府补助,村民们只需要支付后期的修理费用。在村干部的积极支持配合下,我们走村入户,了解村子里的人口状况、发展现状以及脱贫目标与策略。

这里的村民朴实好客,用陆游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来形容老乡最为合适不过。爷爷的大蒲扇散发着古旧而又淳朴的气息,它仿佛记载着被汗水浸透的岁月。在我们访问的农民中,大多数都是皮肤黝黑、粗糙。手都干裂了,手指甲里塞满了黑黑的泥巴。穿着朴素、破旧,鞋上面沾满了灰尘。生动为大家诠释了农耕艰辛和不容易。

二、支农增收,力行解答农民之难

科技扶农,帮助村民提高种植技术。实践队员在一片马铃薯地里遇见了一位农民大叔,他身穿补过的、满是泥斑的短袖,下身是一条裤管卷到膝盖的灰色长裤。看到我们的到来,他缓缓直起身,在我们表明来意后,他笑着说道:“我们家闺女也是大学生,经常搞一些研究,放假也不回家,你们想问啥就问,刚好我们也休息会。”说着便招呼我们一起坐在田埂上交谈,大叔家种植的是马铃薯,据他所说,他们家有十几亩地,但是分布于村子的各个地方,在浇水施肥的时候,因为和邻居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无法用机械,只能靠人工。两块地交界处的农作物常常因为浇水施肥不均匀而影响了长势,种植的面积本来就很小,长势差直接影响了产量。并且,种植马铃薯需要覆盖地膜,地膜又不能回收,一年一年的只能埋在土里,等待降解。听到这,一名队员向大叔讲述了换一种农作物轮番种植的想法,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可以有效的增加产量。由于我们现在所学有限,只能结合所学给农民大叔进行讲解,希望可以帮助到他。

三、深入瓜田,体验农耕之艰辛

结合自身专业,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员们所学专业是农业类,学习过程离不开田间地头。为更好发挥自身特长,实践队员们与指导老师和当地村民一起走入田间。在村子的东面,我们看到了一片南瓜田,一位大姐正在剪南瓜的枝条,部分队员对于南瓜的种植及剪枝条表示出热烈的兴趣,于是大家涌上前去询问大姐。大姐表明,现在种植南瓜的人少了,因为去年收成不好,所以想种植南瓜去卖,希望能够增加今年的收入,供自己的孩子继续读书。而后他告诉我们,剪枝条可以让南瓜更多的吸收养分,防止南瓜个体变小。队员们对剪枝条跃跃欲试,部分队员深入农田帮助大姐剪枝条,大家有的用工具,没有工具的就徒手处理杂草,充分发扬了农学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此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耕作的艰辛与不易,过程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更多的了解了农民的朴素与真诚。

四、深入人心,落实脱贫攻坚

我们行走在田间地头,挨家挨户的深入了解,100多份的问卷调查使我们对四子王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村子里的水泥马路,据住在养老院的老人说,以前这里都是土路,车一路过扬起一层灰,常常使路边的人灰头土脸,尤其这里雨天较多,在下雨天,路上全是泥泞,路面坑坑洼洼,回家后鞋底一层泥。这种天气,老人是最不方便出门的,在家里免不了孤独。但现在,水泥路遍满大街小巷,开拖拉机也不用感受左摇右晃、晕车的痛苦。重要的是,老人出行的安全问题不用担心了。此外,每个小村庄都修建了公共厕所,部分人家还在自己的院子里修建了厕所。改变了以前在街道上堆积、沤肥的现象,提升了村容村貌。

医疗条件欠缺也是村子里突出的问题之一,村中敬老院里的老人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多身患重病,体质普遍较差。风湿病,骨刺,心脏病,关节炎,癌症等疾病缠身,每年在此就要支付大量医药费。但他们没有劳动力,收效甚微。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收入,但是由于降雨量过少、地理地貌等因素导致低产,且市场供需求变化不一。如今国家出台了诸多补贴政策,大大降低了老人的就医压力。

五、科技兴农,新时代、新思想

实践中,为帮助农民更好的解疑答惑,实践队员向每位村民发放了农耕知识手册。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村民全方位解读涉农政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我们搭建一个简易的观影平台,播放有关服务三农的各类影评。重点介绍了畜牧养殖、疫病防治、作物栽培、苗木培育等方面常见的生产技术疑难问题,注重先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普及,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一种有益探索,希望能够成为广大农牧民朋友脱贫致富的敲门砖、好帮手。

这不仅仅是一次影片的观赏,还是一次农民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促进了学校和地方的交流,沟通了师生和基层农民的情感。使队员们充分了解到农村的现状和国家精准脱贫的意义和目的,为今后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以便切实做好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让大家彼此学习,取长补短,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六、传承农耕文明培育农民精神

通过几天的调研,实践队员们把全国农学院联合实践活动”的任务从语言落实到行动中,把策划落实在实践中。然而一次帮扶并不是主要的目的,重要的是追求长期调研,真正实现精准扶贫。实践中,同学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农村农业现状相结合,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从而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服务于广大群众,并且学到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了解到了真实的农村现状,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次的社会实践加深了队员们与农民的感情,拉近了同学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

虽然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农学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依旧深深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在体验过农耕的艰辛与不易相信大家会更加珍惜当前所拥有的。回顾这几天的社会实践历程,同学们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友谊,但更多的是对农村、农民的生活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践之行虽已结束,但实践之路仍在继续。期待同学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贡献农学人的一份力量。

 

上一条: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级学生军训成果总结汇报大会隆重举行

下一条:我院开展学生公寓安全文明教育讲座

关闭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版权所有
蒙ICP备05000415号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学苑东街275号    
电话:0471-4318142  邮箱:nxynbs123ys@126.com    邮编:01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