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晚7:30,我院在东区礼堂举办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敕勒川现代农耕讲坛”第一讲,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特聘教授刘学军作为主讲人,我校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刘景辉、农学院院长樊明寿,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郭文瑞、农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李立军,农学院副院长于晓芳,农学院部分专业老师、年级辅导员及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刘学军老师以氮素循环与农业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如何做科学研究”展开讲座。讲座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
一、为何要做科学研究?
二、如何选择研究课题?
三、怎样才能做好科学研究?
刘学军老师简要讲述了两弹一星、杂交水稻、以及大气雾霾治理专项(总理基金)的科研事例,以此实例让同学们了解做科学研究应是以满足个人的好奇心为简单的出发点,在揭示自然(或社会)规律的同时为国家或地区的重大需求服务。并以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以及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为例说明了如何选择研究课题。他认为,做科学研究要不仅要有明确的科学目标,还要了解相关领域的科学进展,广泛阅读科学文献,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题目,学会在探索中前行。他强调,做科学研究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试验结果有敏锐的判断能力,把握好团队合作,做到能够及时发表研究成果。刘学军老师通过植物高铁载体麦根酸的发现、土壤酸化论文、大气氮沉降论文的故事为例生动而形象地让大家透彻领悟到:做科研要紧靠时代主题,多方位合作,并在得到相关结论后及时发表,保护好个人知识产权。最后,刘学军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中国正处于农业发展转型和绿色发展的转折点,我们投身于这场“三农”革命将大有可为!
农学院“敕勒川现代农耕讲坛”的第一讲在刘学军老师对农学院学子们的殷切祝福下圆满落幕,同时也让此次主题系列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同学们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的道路,逐渐走出专业盲区,找到个人发展目标,并为此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