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农学院在农学楼306会议室举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生物育种科学专业专家评审会。此次评审会既是对我校生物育种科学专业建设成果的全面检验,更是响应国家种业振兴战略、完善新农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举措。评审专家组由国内生物育种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刘杰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我校教务处副处长李凤鸣、农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代表参会,会议由农学院副院长赵宝平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农学院院长于晓芳教授代表学院对现场出席和线上参会的评审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和专业申报的背景与意义。她指出,生物育种作为现代农业的核心驱动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突破种源“卡脖子”瓶颈的关键支撑。农学院深耕作物学、遗传学等领域多年,具备学科优势和完善的科研平台,此次申请学位授权的生物育种科学专业,正是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的重要实践。
生物育种科学系主任李懿璞从专业建设、本专业学生情况、教师队伍、课程与教材、培养方案等方面向各位评审专家介绍了生物育种科学学位点的基本情况。

随后,评审专家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王桂凤教授、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齐艳华教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种业处苏敏莉处长、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燕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刘杰教授认真审阅申请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简况表,围绕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衔接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依次提出建设性意见,如进一步强化课程的前沿性与交叉性,增设理学类相关课程,并深化与种业公司的合作,打造更具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模块等。

最后,经过充分讨论,评审专家一致同意通过我校生物育种科学专业学士学位授权审核。此次评审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我校生物育种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迈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农学院赵宝平副院长表示,农学院将以此次评审为契机,认真吸纳专家意见,持续优化生物育种科学专业建设方案,力争将其打造为新农科专业建设的“样板工程”。后续将紧密围绕“知农爱农、强农兴农”育人目标,不断完善“理论-实践-创新”培养模式,为我国、自治区种业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