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科研队伍

添加时间:2018/11/05 编辑:申鸣 浏览次数:665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赵君科研团队

(一)获奖科技成果或验收鉴定成果

1.成果名称:向日葵黄萎病防治技术研究与综合防控技术推广

成果概述:

向日葵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目前在中国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大豆和油菜,是第三大油料作物。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因此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向日葵播种面积的不断扩大,各向日葵产区作物结构单一,轮作倒茬困难,使得向日葵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导致向日葵单产下降,严重的影响向日葵产业的发展。其中向日葵黄萎病呈现发病面积不断加大、发病严重度不断增加的态势,造成向日葵产量降低,商品性状下降,严重制约了向日葵产业的发展。向日葵黄萎病是一种由大丽轮枝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 在我国向日葵主产区呈现出发病面积逐年扩大,且发病率和严重度不断上升的态势。从2011年开始我们着手对向日葵黄萎病的基本发生和侵染规律,遗传多样性,病原菌的致病机制,抗病机理以及防控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了向日葵黄萎病在我区危害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探索应用抗病品种、调整播期、生防制剂拌种、土壤处理、化学药剂拌种和轮作等方法进行向日葵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根据我区各地区具体情况、栽培方式和黄萎病发生的严重程度,并将单项防治技术成果进行整合集成,形成了向日葵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并进行了大规模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获奖情况:

“向日葵黄萎病防治技术研究与综合防控技术推广”项目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壹等奖,内蒙古农业大学以第二单位完成。

经济效益分析:

向日葵黄萎病防治技术研究与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项目2009年起借助国家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编号CARS-162011-2015)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培育团队(NDPYTD2010-2)以及内蒙古农业综合治理项目将向日葵黄萎病作为重点病害进行研究,课题组于2012年提出一整套用于防控向日葵黄萎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并于2013-201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兴安盟、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乌拉特前旗等发病较严重的60多个乡镇大面积推广应用,平均防效达到85%以上,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37万余亩,挽回经济损失共计31176.72万元。

技术要点:

   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从2011年开始在我区进行向日葵黄萎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掌握了向日葵黄萎病在我区危害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探索应用抗病品种、调整播期、生防制剂拌种、土壤处理、化学药剂拌种和轮作等方法进行向日葵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根据我区各地区具体情况、栽培方式和黄萎病发生的严重程度,并将单项防治技术成果进行整合集成,形成了向日葵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并进行了大规模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具体防控技术如下:

(1)选用抗性品种:选择对向日葵黄萎病具有一定抗性或耐受性较好的食葵品种如JK1033638CJK106、科阳1号、3939等,可有效的减轻向日葵黄萎病造成的损害;

(2)种子处理:播种前,应用0.5%萎菌净粉剂或10%氟硅唑水分散粒剂或25%茄病泰诺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3)轮作倒茬:避免在发病较重的或连续多年种植向日葵的地块种植向日葵,一般可选择前茬是禾本科作物的地块种植,即可减轻向日葵黄萎病的发生危害;

(4)推迟播期:将向日葵播种适当推迟,使向日葵苗期尽量避开低温高湿的时期,一般在巴彦淖尔地区,最佳播种时期选择在525-65日;

(5)土壤处理:播种时,使用抗重茬剂(3kg/667m2)或萎菌净颗粒剂(10kg/667m2)随肥料撒施,能抑制向日葵黄萎病病原菌的侵染与生长;

(6)控制播种密度:适当降低向日葵播种密度,保持田间通风透气的环境可以降低向日葵黄萎病的发病率。根据各地的栽培模式,一般在巴彦淖尔地区2500/667m2 -3000/667m2,在宁夏固阳地区3000/667m2左右,在赤峰地区1200/667m2左右均为当地适宜的种植密度;

(7)降低灌溉频率: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在保证基本供水的条件下,适当减少灌溉次数,降低田间湿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向日葵黄萎病的危害。

针对不同生态区提出了不同向日葵种植模式下的防治技术:

(1)对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选择抗性品种,结合推迟播期、控制播种密度、降低灌溉频率等农艺措施,即可取得85%以上的防治效果;

(2)对因实际情况需种植感病品种的地区:以药剂拌种为主,结合推迟播期、控制播种密度、降低灌溉频率等农艺措施;

(3)在高海拔冷凉地区(后山)及半干旱地区:以种植抗性品种为主,同时控制播种密度,另外在保证抗病品种成熟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播期。对发病较为严重的地块,建议与小麦、玉米进行轮作倒茬。

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

  该技术成果建立了向日葵黄萎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提出以抗病品种为主,农业措施和种子处理为辅的防控措施,辅以调整播期,有目的的选择生防颗粒剂或抗重茬剂进行土壤处理。2013-2015年推广向日葵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面积137万亩。技术辐射区内防治效果在85-90%之间,与对照区相比,单位面积新增纯收益在142.5-525.5元之间,推广三年累积挽回经济损失3.1亿元,年均挽回经济损失1.04亿元。通过对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的控制了向日葵黄萎病发生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条件:

前景:

由于向日葵黄萎病逐渐成为继菌核病之后又一严重危害向日葵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而国内有关向日葵黄萎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一直缺乏相应的研究,因此当前生产上迫切需要一套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向日葵黄萎病防治技术。基于这一现状,自2011年开始课题组首次在国内针对这种病害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室工作及田间调查与试验,首次明确了向日葵黄萎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及其分布情况;确定了我国向日葵黄萎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为大丽轮枝菌;对向日葵黄萎病菌生理小种分化,寄生专化性以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出向日葵的苞叶、夹膜、种壳、仁膜上都能大量定殖黄萎病菌,从而进一步证明种子能够作为向日葵黄萎病菌长距离传播的载体;明确了向日葵黄萎病的发病时间以及不同病级对向日葵产量的影响;系统研究了不同土壤理化性质、施肥量、浇水次数、种植密度等因素对向日葵黄萎病发生的影响,为向日葵黄萎病防治方法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自2012年开始,项目组在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等向日葵主产区,采用上述技术组装集成,开展了向日葵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示范。推广期间,通过示范区观摩、技术培训等方式引导农民掌握并运用最新的综合防治技术。2011-2015年间,共计举办培训班55次,培训农民及技术干部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材料及物资15630余份。三年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乌拉特前旗、杭锦后旗、临河区、乌拉特中旗和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等地区推广面积137.316万亩,技术辐射区范围内向日葵黄萎病综合防治效果在85-90%之间。

依托单位:农学院

联系人:赵君

联系电话: 13674859145

电子邮箱:zhaojun02@hotmail.com


2.成果名称:新疆地区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的鉴定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

成果概述:

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 Wallr)是对向日葵危害严重的寄生杂草。我国自1979年在吉林省首次发现向日葵列当以来,列当在向日葵产区呈现不断蔓延的趋势。目前我国新疆、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陕西、青海和辽宁均有列当的发生并造成一定的危害。新疆是我国向日葵主产区之一,向日葵种植面积约为200万亩左右。近些年由于轮作倒茬的困难以及种子检疫制度的缺乏导致向日葵列当发生非常的严重。201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新疆北疆地区每株向日葵列当平均寄生株数为25株,个别严重地块株寄生率高达50株,几乎导致向日葵的绝产(国家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数据库)。因此,列当的危害已经成为限制新疆北疆地区向日葵产业发展主要瓶颈因素。为了保证新疆向日葵产业的发展,对新疆地区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进行鉴定,明确新疆地区列当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分布是今后向日葵抗列当育种的基础。同时利用列当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列当的防治技术,提出适于新疆地区的列当的综合防控方案,这对于保障新疆地区向日葵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获奖情况:

“新疆地区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的鉴定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项目2016年获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贰等奖,内蒙古农业大学以第二单位完成。

经济效益分析:

2014年,以当地常规三道眉为对照,选取三个抗列当食葵品种DR06-6(十师农科所选育的常规种)、CZ212(十师农科所选育的杂交种)、JK106(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选育的杂交种),在十师农科所试验地种植展示,每个品种种植面积200m2,鉴定三个食用型向日葵品种在西北阿勒泰向日葵产区的生育表现、丰产性、抗逆性及其适应性。在新疆北屯,用供试药剂5个(1个进口药剂trifender,另外4个由河北农科院植保所提供),进口药剂拌种加苗期沟施,另外4个药剂在出苗期沟施,开花期和成熟期调查列当寄生度。从寄生度分析,烟6菌肥和L2-1具有明显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最好。利用仲丁灵和硫酸, 于现蕾前624日用玻璃管施于两行间膜下,发现仲丁灵和硫酸对向日葵列当有防治效果,防效达到了80%以上。折合亩用量2.5 g/m2仲丁灵和20 g/m2硫酸处理防效最好,可达87%以上。

技术要点:

1、建立了室内条件下列当种子的萌发和生长体系。室内条件下,利用蛭石、沙土和肥料进行合理配比在塑料杯中和花盆中成功的诱发了向日葵列当种子的萌发、寄生、开花结种。

2、利用已有的体系明确了新疆乃至我国向日葵主产区列当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分布,这一研究结果填补了国际上向日葵列当研究领域中中国地区的研究空白。通过联系塞尔维亚共和国院士SKORIC DRAGAN,引进向日葵列当的国际鉴别寄主:Kruglik-41 (含有抗性基因Or1; B-RO-02A (含有抗性基因Or2; Record (含有抗性基因Or3), LC1002B (含有抗性基因Or4; LC1003B (含有抗性基因Or5; LC-1093 (含有抗性基因Or6 and Race-G-2 (含有抗性基因Or7)。在新疆各向日葵产区采集向日葵列当样品,用室内种植向日葵诱导列当萌发的方法,在温室条件下对来源于新源、特克斯、北屯、石河子的列当生理小种进行鉴定

3、利用已有的室内和室外的列当鉴定体系对我国目前生产中种植的向日葵品种的抗列当水平进行了鉴定。首先筛选不同年份田间抗列当的向日葵品种,然后在室内条件下进行了向日葵品种抗列当鉴定。将筛选出的抗性品种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和临河区的向日葵列当发生严重地块进行田间抗列当水平鉴定。

4、利用筛选出的高抗列当品种为主要的防控措施,辅助生防菌剂拌种处理以及随滴灌技术增施促生的菌肥吉祥雨对防控新疆地区向日葵列当具有一定的防效。主要采用生防制剂、化学除草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合“诱杀”试验(在向日葵刚开始播种之前,密植撒播,待出苗后翻地,重新划分小区种植)和调整播期,研究对向日葵列当的防治措施。

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

2012年对内蒙古农业大学搜集到的62份向日葵品种材料进行了田间抗列当的鉴定,其中陇葵杂1号、F08-1、辽丰F53、赤CY101S26MGSS67S18S3157151×52284、陇葵杂2号、赤KY11-06、赤CY102、赤029×115R、赤128A×116RJK106S27等品种的寄生指数为零,为高抗列当品种;赤KY11-46JK103、科阳1号、07050A×W31、新葵杂5号、赤KY11-23等品种的寄生指数小于10,为中抗列当病种;BK11-16NYK35品种的寄生指数为90,因此对列当几乎没有抗性。2013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进行的22个品种抗列当鉴定,其中赤CY102、赤KY11-06两品种抗性最强,几乎没有列当寄生;MSG、赤128A×116R、辛葵杂5号、赤029×115R、陇葵杂2号、S67DR06-23中抗列当,它们的病情指数都少于5;辽丰F53S18最不抗列当。2014年,以当地常规三道眉为对照,选取三个抗列当食葵品种DR06-6(十师农科所选育的常规种)、CZ212(十师农科所选育的杂交种)、JK106(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选育的杂交种),在十师农科所试验地种植展示,每个品种种植面积200m2,鉴定三个食用型向日葵品种在西北阿勒泰向日葵产区的生育表现、丰产性、抗逆性及其适应性。

条件:

前景:

新疆是我国向日葵主产区之一,向日葵种植面积约为200万亩左右。近些年由于轮作倒茬的困难以及种子检疫制度的缺乏导致向日葵列当发生非常的严重。本研究建立了室内条件下列当生理小种鉴定体系,并利用该体系明确了新疆以及我国向日葵列当的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分布,确定新疆地区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分布,为向日葵抗列当育种和品种引进奠定基础;提出一套可操控、有效的向日葵列当综合防控方案并进行示范。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推进我国向日葵抗列当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一研究结果也填补了国际上中国地区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分布领域的研究空白。同时还提出了针对新疆地区特定生理小种的向日葵列当的综合防控技术,这一综合防控方案主要以选用抗当地列当生理小种的向日葵品种为主要的防控技术,辅助生防菌剂种子处理结合后期增施促生的吉祥雨菌肥。这一方案的推广对于保障该地区向日葵产业顺利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依托单位:农学院

联系人:赵君

联系电话: 13674859145

电子邮箱:zhaojun02@hotmail.com

 

 

 

 

上一条:科研平台

关闭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版权所有
蒙ICP备05000415号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学苑东街275号    
电话:0471-4318142  邮箱:nxynbs123ys@126.com    邮编:010019